close



甘肅

第六天早上一過了星星峽就正式離開新疆到達甘肅省,而苦日子就從這開始。中餐過後告別了小馬(小馬還得坐十六個小時的火車才能回到烏魯木齊),而熱情活潑的蘭州李華姑娘及趙師傅開始帶領我們的「顛臟之路」。我們在新疆走的路都算是一級省道,路非常平順,風景也非常優美(至少兩旁都是綠得不能再綠的大草原及美麗高聳的雪山),但從甘肅省開始,就是狂沙大作沙濛濛,而且路非常之顛陂,有多顛陂?就是屁股應該沒有超過一分鐘是可以定在位置上的(就這樣四天),而且因為空氣太差,我們在遊覽車上都得帶著口罩,而沿途風沙飛揚,為了避免「大量」風沙進入車內,遊覽車還無法開空調,而這幾天的平均溫度都在攝氏三十五度左右。



而從甘肅省開始,廁所進入一個非常可怕之程度,所以大家都得帶著墨鏡及口罩才能進入廁所。廁所內有蛆蛆、蟑螂、老鼠都是家常便飯,而因為乾燥及風沙的環境,也因為缺水,所以就是任由大便堆積,印象中,好像還沒遇過沒堆超過50公分高的。而我們比較喜愛的戶外廁所,也就是路邊的函洞,卻也因為太多先人已經先使用過,所以都還是有堆積物,只是至少戶外空氣是流通的,也不會有蛆蛆,所以函洞還是我們比較喜歡的地方。團中有兩位比較年輕的女性(大約三十幾歲,其餘團員都超過七十歲)因為無法忍受大陸惡劣的廁所環境,幾乎都不喝水也不喝湯,而我雖然也超受不了,但是為了維持身體的水分我還是會一直猛灌礦泉水,但每次進廁所都得鼓起很大的勇氣。不過我另一個更猛的事蹟應該是刷牙吧!我每餐過後一定都得刷牙要不會渾身不對勁,可以想像我拿著我的皮卡丘牙刷在充滿糞便的廁所裡刷牙嗎?每每都引起眾多日本人敬佩的眼神。而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青海湖,我拿著我的皮卡丘牙刷不斷在廁所內外走來走去(因為裡面很臭,但是外面又沒水),引起當地藏族小朋友好奇的眼光。(ps:)從矯正牙齒後,我已經習慣用兒童牙刷了,所以才會用皮卡丘牙刷。)



飛天女神優美的神態幾乎就代表了敦煌。來自印度的飛天,融合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躍然於石窟壁畫中,也不斷在市區街道中出現。



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和尚路過敦煌,忽然見到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認為這就是佛家的聖地,於是四處募捐建造了第一個石窟。消息傳開後,商旅紛紛差使在此修建石窟以求旅途平安,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元代,經歷一千餘年。目前在莫高窟挖掘出的洞窟有四百九十一個(書上都寫四百九十二個,但李華堅持是四百九十一個),保存著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清、民國等時期的壁畫,彷若一座小型的圖書庫,記載著各朝代的佛教歷史。最高的敦煌石窟足足有十層樓之高,裏面的彌勒佛像高 33米,外建的九層樓更成為莫高窟最大建築,也是莫高窟的標誌。而最美的臥佛,其衣角自然的擺動及臉上自若的神態非常非常迷人,我看著佛像,感覺到攸然平靜,也佩服修道人對宗教之專心一致,當年的修道人花了好幾世代虔誠提著小油燈日夜開鑿才成就這偉大的莫高窟。



我站在莫高窟下,心中的感動超過這一輩子所去過的任何地方。



鳴沙山是一座會奏樂的沙漠峻嶺,西漢時以其所發出的聲音好像絲竹管弦音樂, 稱為「沙嶺晴鳴」,是著名的「敦煌八景之一」。傳說每當大風颳起時,黃龍飛舞,鳴沙山發出的聲音宛若胡笳號角,其中更夾雜著操歌演陣、戰鼓雷鳴之聲。不過,這應該是穿鑿附會之說吧,我在鳴沙山只聽見划沙的人所製造出的狂大聲響,當天雖然狂沙大作,但卻沒聽到戰鼓雷鳴。而不知道是不是在來鳴沙山之前吃了駱駝肉的關係,我騎的駱駝超不合作的,亂走一通之外,最後還不放我下來,讓我尷尬萬分。



而神奇的月牙泉就似報章雜誌電視上形容的一樣,一灣澄清的湖水暮然出現在一片沙漠中。我踩了滿鞋子的沙,灰頭土臉的爬到最適合觀看月牙泉的山坡上,在夕陽的陪伴下,看著這每年以33公分在下降的世界奇景,古語說的「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月牙泉極有可能在十年內就會被沙漠給吞噬,貪心的多看了幾眼,就怕這沙漠奇觀再也不復見。



第七天驅車前往安西,也就是俗稱的瓜州,傳說辦盛宴的王母娘娘飛經過此不慎掉落瓜果於安西縣,故當地人就稱此地為瓜州。途中還遇到小型沙捲風與候鳥遷移,真大開了眼界。而基本上,此地吋草不生,塵土飛揚,當晚雖入住於當地最好的瓜州賓館,熱水一開卻全是黃澄澄的泥水,而冷水一開,竟有小石子鏘鋃落地,而最可怕的是,一走進旅館,盡是霉味撲鼻而來,掀開棉被,就是噁心到一個極點。不過瓜州賓館有個很好玩的刷鞋機,只要把鞋子放進去,刷子就會全方位的幫你刷掉鞋子上的泥沙,只是一離開刷鞋機,我的球鞋馬上就又被黃沙覆蓋。當晚在外面遊蕩到不行了才走回旅館,批哩啪啦的完成洗澡手續,眼一閉還是得進被窩裡。



而在安西造訪了和莫高窟並稱姐妹窟的榆林窟(亦稱萬佛峽),此地鮮少有觀光客來訪,我們在這待了一下午也僅有幾名日本人。其實在看過莫高窟後,榆林窟的規模小的讓人就不覺得新奇,但環境優美別有另一種風味,但走了一下午仍然是灰頭土臉。



第八天前往嘉裕關,中餐是在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城鎮—玉門市打發的,而因為此地為眾家旅行社通往嘉裕關的必經路途,所以小小的餐廳絡繹不絕湧進至少十幾輛遊覽車,而可想可知,廁所很髒很髒,而且其實自進甘肅省後,菜色就如甘肅這塊地方一樣很寒酸,而住宿條件也很差,所以我在匆匆隨便吃了幾口後,抑鬱的走在玉門市區,這是來絲路後我終於快要崩潰的臨界點。不過,低潮沒幾小時,在到達嘉裕關時,我的情緒被「天下第一雄關」挑起到一個高點。



山海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而嘉峪關則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意為「美好的山谷」,南靠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倚連綿起伏的馬鬃山,東接酒泉盆地,西為平坦的戈壁,地處走廊西段最窄處,只有30華里,它比山海關還要早建九年。西元1873年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挂於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



試想一座軍事堡壘就建於險要之處,登城遠望,盡是戈壁與黃土,雄壯之三重城廊,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好偉大就是好偉大,城內還有我平日祭拜的關公,邊玩著「擊石燕鳴」,邊在關內外跑來跑去,因為嘉裕關的雄偉氣勢讓我開心到不行。雀躍的在城內走來走去,彷若自身已化成當年的大將軍運籌帷幄。



還參觀了長城博物館,看著這悠遠捍衛中原的歷史,與外族不停的戰爭竟成就了這偉大的建築。



長城第一墩是萬里長城西端起點的第一座烽火臺,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西元1539 年),屹立於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腳下,就「偷偷」的立在一片荒沙遍野中,若是自己經過,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是古蹟。不過。。。憋壞了的團員,在這解放的很快樂,真不知道該說什麼。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夜光杯始於西周,原由和田玉製成,後因運送途中易碎,改用於祈連山開採的酒泉玉製作,按顏色可分為墨玉、碧玉、黃玉,都可用來製作夜光杯。夜光杯的紋飾乃天然形成,其墨黑如漆、碧綠似翠、白如羊脂,具有耐高溫、抗低溫的優點。斟燙酒、冷酒均不會爆裂。如在夜晚,當杯中斟滿酒,在月光下顯得杯子是透明的,當場關掉燈,見裝滿酒之夜光杯於黑暗中清澄透明,馬上挑起眾人購買的慾望,而我也買了不少,呵呵。



酒泉之名是來自於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大獲全勝後,武帝賜御酒,霍去病以功在全軍,人多酒少,於是灑酒於泉中,與將士共飲,而於此地留下酒泉之名。當晚入住於此行中最棒的酒泉賓館,房間整齊乾淨,水是透明的,真是棒呆到好感動。還吃了當地有名的汽鍋雞,由照片中看來是不怎麼樣,可是我們這一夥人已經過了好幾天苦日子了,在這的東西至少都是乾淨的,所以眾人晚餐都吃的飽飽的才心滿意足回到房間。第二天早上要離開酒泉賓館,大家都流露出留戀的眼神。而前一晚於酒泉公園開心的與當地歐巴桑玩起流行的練手臂運動,也留下愉快的回憶。



暨敦煌、酒泉後,第九天繼續走完河西四郡的張掖(古甘州)與武威(古涼州)。在張掖參觀了室內大臥佛,下午拉車二百公里到武威參觀全中國第三大之孔廟(文廟)。特別的反而是中午吃飯時,導遊安排了裕庫族(勾奴後裔,與當今之匈牙利人同支)姑娘於席間唱歌,嘹亮之歌聲其實有點嚇到我,但少數民族之熱情讓大夥兒都很開心。而隨處都可看到金武威,銀張掖的旗幟,不知道代表了什麼意思。晚上品嚐了武威的名菜-「沙米粉」,是由沙米磨成粉狀再凝成像小豆腐塊的涼品,淋上香辛料後入口,真有河西四郡的感覺—就是吋草不生。不過武威當地的China Mobile大樓卻是新穎的嚇人,趕緊去朝拜了一番。



第十天終於來到了李華姑娘的老家—蘭州。蘭州水車園裡的大水車述說了當年擁有全國最多水車的蘭州驕傲的歷史,還看到即將沒落的傳統技藝-羊皮筏,而且這是當場可以坐在上面順著黃河而下的。我超想坐,一直拜託導遊讓我坐,但為體諒團內的老人家(因為順流而下大約就要三十分鐘了),最後還是抱著遺憾離開,好難過喔。順道看了蘭州的市標黃河母親像及中山橋後,一行人雀躍的去當地最有名的金鼎牛肉麵品嚐鼎鼎大名的蘭州牛肉麵。蘭州牛肉麵的牛肉其實是犛牛肉,不過吃起來倒是比一般牛肉嫩了點,但湯很油,麵很少,其實有點大失所望,飯後大夥兒都到了對面的藥局搶購金嗓子(後來才發現台灣也有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ylla 的頭像
    scylla

    希臘女巫

    scy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